top of page

【药品】知母 

【性味】苦,寒。

【归经】归肺、胃、肾经。

【功效】清热泻火,滋阴润燥。

【主治】热病烦渴,肺热燥咳,骨蒸潮热,内热消渴,肠燥便秘,小便不利。
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6-12g。

【禁忌】本品性寒质润,有滑肠作用,故脾胃虚寒、大便溏泄者忌服。

 

【医书记载】

《本经》:"主消渴热中,除邪气肢体浮肿,下水,补不足,益气。"

《别录》:"疗伤寒久疟烦热,胁下邪气,膈中恶及风汗内疸。"

  陶弘景:"甚疗热结,亦主疟热烦。"

《药性论》:"主治心烦躁闷,骨热劳往来,生产后蓐劳,肾气劳,憎寒虚损,患人虚而口干,加而用之。"

《日华子本草》:"通小肠,消痰止嗽,润心肺,补虚乏,安心止惊悸。"

  张元素:"凉心去热,治阳明火热,泻膀胱肾经火,热厥头痛,下痢腰痛,喉中腥臭。"

  王好古:"泻肺火,滋肾水,治命门相火有余。"

《纲目》:"安胎,止子烦,辟射工溪毒。"

⑨《本草求原》:"治嗽血,喘,淋,口病,尿血,呃逆,盗汗,遗精,痹痿,瘈疭。"

 

【前辈释药】

    李杲:"知母,其用有四:泻无根之肾火,疗有汗之骨蒸,止虚劳之热,滋化源之阴。仲景用此入白虎汤治不得眠者,烦躁也。烦出于肺,躁出于肾,君以石膏,佐以知母之苦寒,以清肾之源,缓以甘草、粳米,使不速下也。又凡病小便闷塞而渴者,热在上焦气分,肺中伏热,不能生水,膀胱绝其化源,宜用气薄味薄淡渗之药,以泻肺火,清肺金而滋水之化源。若热在下焦血分而不渴者,乃真水不足,膀胱干涸,乃无阴则阳无以化,法当用黄柏、知母大苦大寒之药,以补肾与膀胱,使阴气行而阳自化,小便自通。"

 

《本草通玄》:"知母苦寒,气味俱厚,沉而下降,为肾经本药。兼能清肺者,为其肃清龙雷,勿使僭上,则手太阴无销烁之虞也。泻有余之相火,理消渴之烦蒸,凡止咳安胎,莫非清火之用。多服令人泄泻,亦令人减食,此惟实火燔灼者,方可暂用。若施之于虚损之人,如水益深矣。盖苦寒之味,行天地肃杀之令,非长养万物者也。"

 

《本草正》:"古书言知母佐黄柏滋阴降火,有金水相生之义。盖谓黄柏能制膀胱,命门阴中之火,知母能消肺金,制肾水化源之火,去火可以保阴,是即所谓滋阴也。故洁古、东垣皆以为滋阴降火之要药。继自丹溪而后,则皆用以为补阴,诚大谬矣。夫知母以沉寒之性,本无生气,用以清火则可,用以补阴,则何补之有?"

 

《重庆堂随笔):"知母,清肺胃气分之热,则津液不耗而阴自潜滋暗长矣。然仲圣云,胃气生热,其阳则绝。盖胃热太盛,则阴不足以和阳,津液渐干,而成枯燥不能杀谷之病,其阳则绝者,即津液涸竭也,清其热,俾阳不绝,则救津液之药,虽谓之补阳也可。乃后人以为寒凉之品,非胃家所喜,谆谆戒勿轻用,辄从事于香燥温补之药者何哉!"

 

《本经疏证》:"知母能益阴清热止渴,人所共知,其能下水,则以古人用者甚罕,后学多不明其故。……《千金》、《外台》两书用知母治水气各一方。《千金》曰,有人患水肿腹大,其坚如石,四肢细,少劳苦足胫即肿,少饮食便气急,此终身之疾,服利下药不瘥者,宜服此药,微除风湿,利小便,消水谷,岁久服之,乃可得力,瘥后可常服.其所用药,则加知母于五苓散中,更增鬼箭羽、丹参、独活、秦艽、海藻也。《外台》曰,《古今录验》泽漆汤,疗寒热当风,饮多暴肿,身如吹,脉浮数者。其所用药,则泽泻、知母、海藻、茯苓、丹参、秦艽、防己、猪苓、大黄、通草、木香也。其曰,除风湿,利小便,曰疗寒热当风,饮多暴肿。可见《本经)所著下水之效,见于除肢体浮肿,而知母所治之肢体浮肿,乃邪气肢体浮肿,非泛常肢体浮肿比矣。正以寒热外盛,邪火内著,渴而引饮,火气不能化水,水遂泛滥四射,治以知母,是泄其火,使不作渴引饮,水遂无继,蓄者旋消,由此言之,仍是治渴,非治水也。于此,见凡肿在一处,他处反消瘦者,多是邪气勾留,水火相阻之候,不特《千金方》水肿腹大四肢细,即《金匮要略》中桂枝芍药知母汤,治身体尪羸,脚肿如脱,亦其一也。《金匮方》邪气水火交阻于下,《千金方》邪气水火交阻于中,阻于下者,非发散不为功,阻于中者,非渗利何由泄,此《千金方》所以用五苓散,《金匮方》所以用麻黄、附子、防风,然其本质均为水火交阻,故共用桂、术、知母则同也,桂、术治水之阻,知母治火之阻,于此遂可见矣。"  

 
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:"知母原不甚寒,亦不甚苦,尝以之与黄芪等分并用,则分毫不觉凉热,其性非大寒可知。又以知母一两加甘草二钱煮饮之,即甘胜于苦,其味非大苦可知。寒、苦皆非甚大,而又多液,是以能滋阴也。有谓知母但能退热,不能滋阴者,犹浅之平视知母也。是以愚治热实脉数之证,必用知母,若用黄芪补气之方,恐共有热不受者,亦恒辅以知母。"

 

《本草正义》:"知母寒润,止治实火,泻肺以泄壅热,肺痈燥咳宜之,而虚热咳嗽大忌。清胃以救津液,消中瘅热宜之,而脾气不旺亦忌。通膀胱水道,疗淋浊初起之结热,伐相火之邪,主强阳不痿之标剂。热病之在阳明,烦渴大汗,脉洪里热,佐石膏以扫炎熇;疟证之在太阴,湿浊熏蒸,汗多热甚,佐草果以泄脾热。统详主治,不外实热有余四字之范围。"

 

 

美国中药材 知母 野生知母 知母肉 滋阴润燥 50克

$2.69 一般價格
$2.59銷售價格
數量
  • 送达时间:

    美国大陆常规运达时间为 3-5 个工作日,国际常规运达时间为 14-21 个工作日。

    关于退货: 
    我们的中药饮片都是经我们精心甄选的,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,都可以保证质量。鉴于中药材的特殊性,恕我们不接受退货。若遇特殊情况,请联系我们商榷。 

    快递费用:全场中药饮片一次购满$120,美国大陆包邮。

    尚無評論分享您的意見。 成為第一個發表評論的人。

    一次购满 $120,美国大陆包邮

    美国中草药在线发货按方配药.jpg

    中草药熬药注意事项:

    1.药罐一定要洗净

    煎煮中药时,药汁因水分蒸发而浓缩,药罐底部及周围常积有一层药垢。如果药罐中煎煮的药物经常变更,而不及时将积存的药垢擦去,投放新的药物煎煮时,药垢就会溶解,干扰、降低药效,甚至贻误病情。特别是如果曾经煎煮过毒性强烈的药或不能入口的外用药,还可能引起中毒。

    此外,如果每次煎煮中药后不及时擦洗干净,药罐底部的药垢越积越厚,在重新煎药时容易煎焦,丧失药效。

    2、是否加盖随药应变

    一般来说,为了使中药煎透,最好是盖着煎。特别是含有挥发性成分的中药,比如薄荷、藿香、紫苏叶等,而且要在短时间内煎好,以免有效成分挥发。某些贵重药品,如人参、鹿茸、枸杞之类,以使有效成分充分释出。

    有些中草药重量轻、体积大,如金钱草、夏枯草、白通草、丝瓜络、包谷须等,则不宜加盖煎煮,否则往往溢出罐外。可开盖煎煮,并要随时搅拌。

    3、要“煎透”、“榨干”

    “煎透”,就是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释出,这是煎药的基本要求。质地坚韧、一时难以释出有效成分的药物,只有通过另煎、先煎、久煎等,才能使药汁浓厚,充分发挥药效。质地疏松及性味轻薄芳香的药物,不需煎煮太长的时间;但质轻体大的草药,则应经常搅拌,才便于将药煎透。

    按方配药二维码.jpg
    美国 北美 中医 在线问诊 道地中药材 疑难慢性病 专家 道医  7天快速见效 无副作用
    美国 北美 中医 在线问诊 道地中药材 疑难慢性病 专家 道医  7天快速见效 无副作用
    Pacific Time (PT)

    Luyanta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

    免费中医在线问诊 |  服务全球 

    Chinese Medicine
    美国中医在线服务 | 美国中药代抓 | 隐私邮寄

    Address: 12811 8th Ave W D105 Everett, WA 98204

    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