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性味】苦、辛,微寒。

【归经】归肝、心包、膀胱经。

【功效】活血,祛瘀,调经,利尿消肿,清热解毒。

【主治】用于月经不调,痛经经闭,恶露不尽,胎漏难产,胞衣不下,产后血晕,瘀血腹痛,崩中漏下,尿血,泻血,水肿尿少,疮疡肿毒。

【用法用量】9~30g;鲜品12~40g。

【禁忌】孕妇慎用。

 

【医书记载】

《本经》:"主瘾疹痒。"

《唐本草》:"敷丁肿,服汁使丁肿毒内消;又下子死腹中,主产后胀闷;诸杂毒肿,丹游等肿;取汁如豆滴耳中,主聤耳;中虺蛇毒,敷之。"

《本草拾遗》:"捣苗,敷乳痈恶肿痛者;又捣苗绞汁服,主浮肿下水,兼恶毒肿。"

《本草衍义》:"治产前产后诸疾,行血养血;难产作膏服。"

《本草蒙筌》:"去死胎,安生胎,行瘀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