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性味归经】:味苦、甘、涩,性寒,归肺、肝、胃经。
有收敛止血,消肿生肌之功,用于内外出血诸证及痈肿、烫伤、手足皲裂、肛裂等。
【功能主治】:收敛止血,消肿生肌。用于咳血吐血,外伤出血,疮疡肿毒,皮肤皲裂;肺结核咳血,溃疡病出血。
【药的宜忌】:外感咳血,肺痈初起及肺胃有实热者忌服。
【医书记载】
《本经》:"主痈肿恶疮败疽,伤阴死肌,胃中邪气,贼风痱缓不收。"
《别录》:"除白癣疥虫。"
《药性论》:"治结热不消,主阴下痿,治面上皯疱,令人肌滑。"
《唐本草》:"手足皲拆,嚼以涂之。"
《日华子本草》:"止惊邪、血邪,痢疾,赤眼,症结,发背,瘰疬,肠风,痔瘿,刀箭疮扑损,温热疟疾,血痢,汤火疮,生肌止痛,风痹。"
《本草图经》:"治金疮不瘥,痈疽方中多用之。"
李杲:"止肺血。"
《滇南本草》:"治痨伤肺气,补肺虚,止咳嗽,消肺痨咳血,收敛肺气。"
《中国药植图鉴》:"治矽肺。"
【前辈释药】
《纲目》:白及,性涩而收,故能入肺止血,生肌治疮也。
《本草经疏》:白及,苦能泄热,辛能散结,痈疽皆由荣气不从,逆于肉里所生;败疽伤阴死肌,皆热壅血瘀所致,故悉主之也。胃中邪气者,即邪热也;贼风痱缓不收,皆血分有热,湿热伤阴之所生也,入血分以泄热,散结逐腐,则诸证靡不瘳矣。
《本草汇言》:白及,敛气,渗痰,止血,消痈之药也。此药质极粘腻,性极收涩,味苦气寒,善入肺经。凡肺叶破损,因热壅血瘀而成疾者,以此研末日服,能坚敛肺藏,封填破损,痈肿可消,溃败可托,死肌可去,脓血可洁,有托旧生新之妙用也
top of page